本科生教育
热点新闻
2025-05-08
4月26日,由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交通水利电力测绘地...
最新公告
2025-03-28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给有志于从事高校党政...
站内搜索
一流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课程建设 >> 一流课程 >> 正文

一流课程课程介绍

发布时间:2025-05-0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课程编号:120705X10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s

学时学分:72/4.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

适用专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

教材:材料力学Ⅱ(第六版)刘鸿文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辅:材料力学(第版), 李道奎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Mechanics of Materials(第一版) James M.Ger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简介:《材料力学》课程是为土木、机械、航天航空、交通等专业设立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通过学习材料力学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中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承载能力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中有关力学方面的分析计算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其他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本课程适合于高校工科大学生及对本课程感兴趣的社会学习者。awc777万象城娱乐官网材料力学被评为首届国家在线一流课程。

任课教师:刘静、罗建阳、李东平、杜金龙、饶秋华、喻爱南、王涛、刘丽丽、唐松花、鲁立君、宁明哲、刘志久、李学平、张雪阳、徐方、夏晓东、肖夏子


课程编号:120203Z1

课程名称:地下铁道

英文名称:Subway

学时与学分:40/2.5

先修课程要求:工程力学(理、材、结)、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岩体力学、隧道工程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参考教材:

1、彭立敏、施成华主编. 地下铁道. 长沙:awc777万象城娱乐官网出版社. 2016

2《地下铁道》线上课程https://www.icourse163.org/spoc/course/CSU-1466078209

3盾构隧道虚拟仿真实验系统https://www.zhihuishu.com/virtual_portals_h5/ virtualExperiment.html#/indexPage?courseId=2000084976

课程简介:《地下铁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城市地下铁道规划、设计与施工的理论、方法与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下铁道的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具备从事与城市地下铁道与轻轨工程有关的设计与修建技术的核心能力

任课教师:施成华、贾朝军、雷明锋、杨秀竹、余俊、黄娟

 

 

课程编号:120201Z10/120207Z10

课程名称:隧道工程A/隧道工程B

英文名称:Tunnel Engineering (A)/B

学时与学分:48(40)/3.02.5

先修课程要求: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

参考教材:彭立敏,王薇,张运良.《隧道工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旨在系统学习隧道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知识适合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矿业工程等专业的学生选修。课程重点讲授隧道勘测、主体结构与附属建筑、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支护结构设计与计算、隧道施工方法与工艺、新奥法与新意法等内容按照“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隧道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隧道专业的认知水平,并增强解决实际隧道工程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工程实践的多重需求。

任课教师:王薇黄娟张学民、周中、雷明锋、伍毅敏、阳军生、傅鹤林、杨小礼、余俊、杨峰、傅金阳、邓东平、贾朝军、龚琛杰、肖颖鸣、唐聪、潘秋景

 

 

课程编号:120901Z10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Surveying

学时与学分:48/2.5

先修课程要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参考教材:

1. 宋占峰,李军.土木工程测量.长沙:awc777万象城娱乐官网出版社,2014

2.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第三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

课程简介:《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系统讲授测量学的基本工作原理、现代数据获取方法及处理、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以及线路智能勘测等内容。课程强调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着重培养学生将创造性思维运用于工程分析的能力。

任课教师:孙晓、李军、宋占峰、彭仪普、赵炼恒、杨伟超、刘维正、韩征、刘小明、倪雪倩

 

 

课程编号:120121Z10/120124Z10

课程名称:混凝土桥/桥梁工程

英文名称:Concrete Bridges/Bridge Engineering

学时与学分:64/4.0;32/2.0

先修课程要求: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

参考教材:盛兴旺、乔建东、杨孟刚等编著. 《桥梁工程》(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桥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桥梁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建造过程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桥梁结构设计与建造的专业素养,获得解决桥梁结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任课教师:杨孟刚、何旭辉、盛兴旺、李德建、乔建东、于向东、宋旭明、方淑君、唐冕、刘文硕、李玲瑶

 

 

课程编号:120501Z10

课程名称:土力学

英文名称:Soil mechanics

学时与学分:48/3

先修课程要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参考教材:

1、土力学(第三版),ISBN 978-7-113-12565-3,马建林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

2、土力学试验,ISBN 978-7-307-14867-3,阮波,张向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课程简介:《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铁道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力学基本原理和试验原理,具备工程问题的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任课教师:张升、阮波、何群、赵春彦、郑国勇、林宇亮、聂如松、杨奇、肖源杰、童晨曦、苏晶晶

 

 

课程编号:120713X10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C

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C

学时与学分:32/2.0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工程力学)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安全工程等

参考教材:

1. 王英、谢晓晴主编.流体力学.湖南: awc777万象城娱乐官网出版社.2015年

2. 龙天渝、蔡增基主编.流体力学(第3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9年;

课程简介: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流体静止和运动的力学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应用,要求掌握流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及其基础理论、进行流体力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中解决有关流体力学问题及进一步钻研打下必要的基础。

任课教师:谢晓晴、李海英、王英、鲁立君、薛晓鹏

 

 

课程编号:120937Z10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英文名称:Road Engineering

学时与学分:32/2.0

先修课程要求:土木工程材料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铁道工程,土木国际

参考教材:

1、凌天清,道路工程(第四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

课程简介:本课程立足交通强国建设,以道路这一工程实体为主要对象,系统讲授道路几何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道路养护与管理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课程强调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着重培养学生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工程分析和工程设计中的能力,旨在培养新时代卓越土木工程师和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任课教师:邹金锋、但汉成、聂志红、魏红卫、曹玮、陈嘉祺、杜银飞、刘小明、宋卫民、吴湘晖

 

课程编号:120750Z10

课程名称:城市地铁浮置板轨道减振原理与设计

英文名称:Virtual experiment of vibration reduction theory and design of floating slab track in urban rail transit

学时与学分:8/0.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铁道工程

适应专业:工程力学、铁道工程、土木工程

参考教材:

1.胡海岩,机械振动基础(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CJJ/T191-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课程简介:《城市地铁浮置板轨道减振原理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搭建了高度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环境,从振动力学基本理论出发,结合轨道交通减振的工程应用,综合振动测试、振动建模、振动分析、振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实现多场景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分析及减振设计的全过程仿真。该虚拟实验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振动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让学生沉浸在真实情景中感知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魅力,构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

任课教师:朱志辉,刘丽丽,刘静,罗建阳,徐磊,陈伟,郑纬奇

 



下一篇:一流课程